![]() |
譯者按 今年1月,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聯合發布《全球燈塔網絡:書寫第四次工業革命新篇章》,為連續5年聯手發布。報告對全球132家燈塔工廠分布情況進行了描述,總結了2022年新增的29家燈塔工廠和7家可持續燈塔工廠的轉型之路。報告認為,為提高生產力、推進可持續性和增強供應鏈韌性,企業亟需在整個生產網絡和端到端價值鏈推進工...[閱讀全文] |
![]() |
數字孿生城市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新高度和新方向,是數字技術在城市的綜合集成應用,是未來城市提升長期競爭力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。我國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》中明確提出“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”。 當前,數字孿生城市項目建設數量和投資規模逐年攀升,但對于數字孿生城市項目仍缺...[閱讀全文] |
![]() |
日前,中科院院士梅宏聯合中國人民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、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、中國科學院大學、北京理工大學多位專家,發布最新論文《大數據技術前瞻》。該文在計算體系重構的背景下,指出了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四大技術挑戰和十大發展趨勢。 論文指出,在大數據應用需求驅動下,計算技術體系正面臨重構,從“計算為中心”向“數據為...[閱讀全文] |
![]() |
2023年1月6日,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(以下簡稱“中國信通院”)主辦的“2023中國信通院ICT+深度觀察報告會”主論壇在京舉辦,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以《ICT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助推現代化建設開新局》為題發布了信息通信業(ICT)十大趨勢。 近幾年ICT產業發展持續向好,ICT產業的增加值及占GDP比重穩步提升,與此同時,ICT產業數智化賦...[閱讀全文] |
智能制造是新一輪的工業革命 從實用和廣義的角度上看,智能制造的概念可以總結為:智能制造是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技術為指導的先進制造,包括以智能化、網絡化、數字化和自動化為特征的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,涉及制造過程中的設計、工藝、裝備(結構設計和優化、控制、軟件、集成)和管理。 與此前歷次工業革命相比,制造的核心地位仍未改變,但智能化成為制造的新...[閱讀全文]
摘要: 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具有專業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、新穎化特征,我國明確提出到2025年培育一萬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、十萬家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的目標。 截至目前,工信部已公示9279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其中超六成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分布于制造業,但分批次來看制造業占比逐批下降,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及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...[閱讀全文]
![]() |
核心摘要: 市場洞察市場規模:“ 十四五”規劃明確了智慧電網、智慧電廠的建設目標,兩大電網及發電集團在數字平臺、物聯網平臺及場景化應用軟件上的投入需求將持續釋放。據艾瑞建模測算,2021年中國電力數字化核心軟件及服務市場規模為414億元,2021-2025年復合增長率為19.3%,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839億元。 廠商策略: 電力...[閱讀全文] |
![]() |
近幾年來,機器人在經濟、社會等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,特別是工業機器人,已經成為了工業制造業企業實現自動化、智能化升級的重要推動力。此外像服務機器人、消殺機器人等智能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大公共場合,為線下實體消費帶來了新的活力。 國內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《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(2021年...[閱讀全文] |
![]() |
核心摘要: 治理需求熱潮: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先建設后治理的常態,使得數據治理愈發受到企業重視,另一方面,新興技術與應用場景的快速落地,也帶領數據治理需求在加速攀升。未來,隨著非結構化數據的積累增加與AI應用的數據需求推動,企業對非結構化數據的價值化需求將加速釋放,而多源異構數據基礎下的數據治理模塊也將獲得...[閱讀全文] |
![]() |
高度不確定性成為新常態 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圍內持續蔓延,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。2022年初,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:2020年至2021年期間,新冠疫情給德國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達到3300億歐元,這相當于德國在2019年全年經濟總產值的10%。由于疫情導致的嚴格隔離等影響,全球供應鏈受到重大沖擊。中國和東南亞...[閱讀全文] |
5月30日,魏德米勒將攜手《亞洲控制工程》共聚話“魏”來直播間,以“數字化——從自動化的現實到智能化的未來”為話題,深入
電動機耗用了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電力。電動機的可靠運行對我們的現代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。作為一家全球性電氣產品供應商,ABB
計量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基礎,是實施質量強國國家重大戰略的技術支撐。今年世界計量日,??怂箍祰@計量和質量,與行業同仁共